梅西与巴萨,足球俱乐部与现代企业|李子曰

作者: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2023-06-10 19:59:05阅读次数:0

图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驾仕派立场无关。)

两天前,梅西宣布与迈阿密国际签约,继两年前被迫离开巴萨之后,又基本上彻底断绝了回归巴萨的可能性。该怎样评价梅西与巴萨故事的结局呢……这对双方都是最好的选择。

从梅西的角度讲,他给了巴萨充分的时间,对方却连真正意义的报价都没拿出来。他对巴萨已经仁至义尽,不应该再信任这家俱乐部。

从巴萨的角度讲,它要考量竞技、财务公平法案、梅西的高昂薪资等等多重因素,两年前不续约梅西是合理选择,这一次不签回梅西同样是合理选择。

但是,巴萨在前后两次不续约梅西以及不签约梅西的方式上,都十分下作。它们三番五次用背信弃义的方式对待梅西这名将俱乐部带到前所未有高度、为俱乐部创造了无数财富的伟大球员,在其离开后还不停消费对方,明明是自己不想续约、不想签约,却把责任甩给对方。所有这一切都是对商业道德乃至道德的背叛,更是对加泰罗尼亚精神的背叛。

图片

▲图片为《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封面,作者:乔治·奥威尔

球员与俱乐部就是明确的雇佣关系,但又没那么简单,因此每每当球员为了更好的发展或更高的薪水离开俱乐部时,球迷总是倾向于指责球员,并且也总是有顺理成章的理由:你(球员)能有今天,是因为俱乐部的培养,没有俱乐部,你就没有今天。

这种理论事实上经不起推敲,足球是一项高度商业化的运动,球员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全球球探的考察视野中了。比如梅西,他在签约巴萨青训营之前,皇马实际上也对梅西很感兴趣。只不过不同俱乐部对球员的发展的确会有不同作用,梅西如果签约皇马或许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这当然也是可能的。

这种理论虽然是错误的,但却也揭露了球员与俱乐部雇佣关系的本质。职业球员的确是员工,但要分成不同的阶段——当ta们还在青年队或者进入一线队成为替补时,只是普通员工甚至劳务工,但当ta们成为主力、成为球星、成为核心,ta们就成了高级员工,或者说,是高管。

而之所以说重建中的巴萨已经容不下梅西,就在于梅西这位高管太伟大了。首先他的薪水太高,巴萨在财务公平法案以及工资帽的约束下很难给出匹配他价值的合同。更重要的是,梅西这位高管的地位太高,在一个俱乐部里,主教练应该是COO,负责战术的那个人,但梅西足以凌驾主教练之上,甚至足以凌驾俱乐部之上,然而年龄的增长决定了他在球场上能做到的事情在变少。出于竞技因素的考量,任何俱乐部都很难真正为他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战术。

梅西刚刚拿到了世界杯。但国家队与俱乐部是不一样的,球员对国家队会有天然的付出精神,那里承载了无数同胞的期待,因此梅西在国家队愿意更多的奔跑,可即便如此他的跑动仍然不够多,这个时候,他的队友愿意为他多跑出那一份,所以阿根廷才能在世界杯里保持高强度的压迫性防守。同样,也是因为在国家队,队友们愿意为梅西做配角,全力配合梅西去组织进攻。

图片

▲来自FIFA官网

但是这在俱乐部不行,我们都知道球员与俱乐部是雇佣关系。队友们也要考虑自身的发展,要为自己找到更好的平台来发挥优势,如果全力配合梅西,为梅西多奔跑,为梅西当绿叶,自己就没法发挥最大的价值,从而没法拿到匹配的合同和更高的薪资。

就像那个经典的对比:国家队就像研发原子弹,可以不计代价,造出来就好;而俱乐部就像经营企业,企业要考虑长期的运营,要考虑营收与利润。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维度的事情。

中国近十年来的最具代表性的足球俱乐部是广州恒大。而广州恒大与欧洲足球俱乐部的差异,恰恰也是中国企业与海外企业的差异。

现代化企业里,高管甚至边缘管理者的充分权限,是企业的活力所在。所以苹果在失去了乔布斯,还能推出AirPods这样的划时代产品,如今又能推出Vision Pro这样的话题产品。因为高管有立项并获得资源的权力。索尼的PlayStation,微软的Xbox也同样是这样的产物。传统车企也能出现艾格、彼得·希瑞尔这样的明星设计师。

图片

▲Vision Pro | 来自苹果官网

中国企业还在转型中,最典型的例子是恒大与比亚迪。

前文说过,在足球俱乐部中,球员是类似高管的存在。前期的广州恒大基本遵循了这个规律,但后期彻底失控,它们会给予球员完全不合理的处罚,在不满意时会要求主教练卡纳瓦罗去学习企业文化。

之后恒大造车,当企业遭遇经营困境时,有媒体爆出它们竟然要求所有员工——包括汽车项目的员工——都要去卖房。

恒大足球、恒大汽车、恒大这个企业,都表现出了最典型的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特征:高管没有高管的权限,领导的意志高于一切,企业的运营逻辑是领导定下目标,高管监督执行,员工蜂拥而上,用量变堆质变。

从早期的BAT到现在加入了字节、拼多多等等,本质是一样的,它们的成功是通过程序员、运营等等基层员工疯狂加班、疯狂提高效率、疯狂烧钱堆出来的。中国商业神话真正的核心,是无数基层员工的低廉工资+蜡烛两头烧造就的,只是所有的故事与神话,都更愿意去关注真正的个体而已。

恒大是失败的典型,但其本质运营方式,与那些成功的企业并无二致。

比亚迪则是进步的例子,它们邀请到了艾格,就给予艾格充分的设计权力,并且因此得到了回报。如果只讨论对待艾格的方式,比亚迪不愧为一个优秀的现代企业(至于比亚迪的其它,个人不方便在这里进行评价)。

或许有人要说张小龙的微信。微信的故事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但不妨碍为更多不知道的人讲一次。在微信上线同期早几天,郭秉鑫率领香港6人团队先推出了语音通信app TalkBox——那时的微信还没有发送语音的功能——初期在用户量上有巨大优势,并且腾讯也提出了收购,但被它们拒绝了。同年5月,微信更新增加了语音功能。

图片

▲郭秉鑫 | 图片来自《创业时代》

微信的出身就和腾讯其它那些产品没什么两样,且最开始不知道可以发语音的微信,其实就是个移动端的QQ。别神话张小龙,他就像千千万万互联网公司的高管一样,同样是领导意志的执行者。

初创企业和成熟企业是不一样的,特斯拉也同样是马斯克的意志来决定一切。但当一个企业完成了从小到大,创始人也用完了自己的创造力,继续保持活力的方式,就是给予那些有能力、有创造力的人更高的权限,为ta们创造条件带领企业继续前进。

而这篇文章真正想说的,是希望那些被神话的“企业家”们懂得一个道理,你们的神话只是泡沫罢了,产品是“借鉴”的、创造力是不存在的、模式是建立在员工的底薪和超额付出上的,所谓的成功,是把高管培养成酷吏、把员工异化成牛马换来的。

普通员工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和工作环境,高管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权限(普通员工更得不到),那些神话只是不把人当人地堆叠效率罢了。

这样的环境永远搞不好足球,而这只是不严重的后果。

封面图片来自美联社

文|鐵西區的李子

图|网络

图片

标签: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